温度和相对湿度影响盐雾的腐蚀作用。金属腐蚀的临界相对湿度大约为70%。当相对湿度达到或**过这个临界湿度时,盐将潮解而形成导电性能良好的电解液。当相对湿度降低,盐溶液浓度将增加直至析出结晶盐,腐蚀速度相应降低。试验温度越高盐雾腐蚀速度越快。国际电工IEC60355:1971《AN APPRAISAL OF THE PROBLEMS OF ACCELERATED TESTING FOR ATMOSPHERIC CORROSION》标准指出:“温度每升高10℃,腐蚀速度提高2~3倍,电解质的导电率增加10~20%”。这是因为温度升高,分子运动加剧,化学反应速度加快的结果。对于中性盐雾试验,大多数学者认为试验温度选在35℃较为恰当。如果试验温度过高,盐雾腐蚀机理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。
为了满足不同的试验目的,可以采用多种试验结果评价标准,如重量变化、显微镜观察、机械性能等。通常试验结果的评价标准,应由被覆盖层或产品标准提出。对一般试验,常规记载仅需考虑以下几方面:a. 试验后的外观;b. 去腐蚀产物后的外观;c. 腐蚀缺陷,如点蚀、裂纹、气泡等的分布和数量。注:以上三方面可采用GB 6461—86《金属覆盖层 对底材为阴极覆盖层腐蚀试验后的电镀试样的评级》所规定的方法进行评定。d. 开始出现腐蚀的时间。
根据GB/T2423.17-2008对于盐雾试验用盐溶液的要求,配制方法如下:
盐溶液
1 浓度
试验所用的盐应当是高品质氯化钠,干燥时,杂质的总含量不**过0.3%。
盐溶液的浓度应为(5±1)%,质量比。
盐溶液应该通过以下的方法制备, 将质量为(5±1)份的盐溶解在质量为95分的蒸馏水或者去离子水中。
2 pH值
温度为 35±2 ℃时,溶液的pH值应在6.5 至 7.2 内。
条件试验时,pH值应维持在该范围内。
每一批新配置的溶液都应测量pH值。
pH值可能需要调节,在上述规定的范围内,满足*6章的要求。
3 喷雾后的溶液不能再次使用。